众所周知,北洋海军有两个基地,旅顺口和威海卫。不过按照制度,基地的防守是由陆军负责的。但是旅顺口被日军占领后,海军提督丁汝昌被革职,帝党磨刀霍霍,还要捉拿丁汝昌进京问罪。根据盛军统领卫汝贵死于莫须有罪名的前车之鉴,这次进京是必死无疑的。好在丁汝昌人缘好,威海卫的陆军、海军将领包括洋员们都一起为他求情鸣冤,帝党才不得不放他一马,让他戴罪立功。所以,威海卫不能再丢了,再丢,丁汝昌的脑袋是保不住的。这是其一。
很多朋友都知道,北洋海军只要存在,即使退往上海,对日军也是一个威慑,让其不敢放胆在直隶登陆,攻打北京。但是可惜的是,主持战争的帝党并不懂得这个道理。他们把旅顺口和威海卫看成陆战中类似于函谷关、虎牢关那样的要隘,认为必须守住这两处才能保卫北京,所以容不得威海卫再失,这是其二。
第三点说来有点可笑,应该说是第一点的后遗症。旅顺口失陷后,守军将领中,失去部队的五位将领,豫系的姜、程是帝党争取的对象,没有被问罪,淮系的卫、黄、赵,则全部问罪。守卫刘公岛的淮军总兵张文宣心有戚戚,他明白,刘公岛失守的话,他除了死,没有别的选择,于是他和同病相怜的丁汝昌约定,海军必须和陆军休戚与共,陆军逃跑,海军击之,海军逃跑,陆军击之。这是其三。
威海卫和旅顺口相比,在地理上有优势,即使陆地失守,海军仍可以依托刘公岛坚持抵抗。而且威海卫后面是广阔的山东腹地,清军增援方便,不像旅顺口那样狭窄。丁汝昌认为,只要陆海一心,岛舰相依,守住刘公岛还是有把握的。实际上,如果不是威海卫守将戴宗骞是个自大的书生,处处和丁汝昌唱反调,后来的威海卫保卫战的确不会那样艰难。实际上,日军对于依托刘公岛的北洋海军确实感到棘手,如果不是利用戴宗骞不肯自毁的大炮,不是利用戴宗骞不肯移交海军的水雷控制系统,日军想要在十几天内拿下刘公岛是很困难的。这是其四。
威海被日军包围前,北洋海军不敢走。被包围后,北洋海军就走不了了。航速缓慢,伤舰众多,突围不过就是死路一条,倒是依托刘公岛抵抗还有一线生机,这是其五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21709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